从“变脸”到“变嘴” 好当家信誓旦旦求转型却难以“当家作主” “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注意到,原本好当家的跨界转型在此前的公告中言之凿凿。可当上交所要求其详细解释时,口气却全变了。在7月13日向上交所的回复中,好当家解释道,“本次签署的框架协议属于双方合作意愿和战略性约定”,“合作尚未实质性开展,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为何连论证都没有就匆匆签署了框架协议、发布了公告,好当家董秘李俊峰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公司已将大健康作为企业的战略转型方向,前期做了市场调研,签署框架协议就像两个人恋爱结婚,但也仍然有离婚的可能性。” 本来,几个证券机构又是发布研究报告,又是给予股票“增持”的评级,让部分投资者信心满满。可好当家转口又说转型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好当家是首次涉足上述领域,公司目前没有专业人员,也没有技术条件和业务经营经验”。 “直事儿”(微信ID:cndsn-zxbdw)发现,一无人员、二无技术和经验,就连仅有的共通之处——客户群体转化起来也十分困难,不由得让人大跌眼镜,如此转型如何能够成功呢?董秘李俊峰却说,没有经验可以学,没有人才可以招。尽管他也说不清公司为此筹备了多长时间,但却坚信,“消费海参的群体,都很关注自身健康,就有可能来查体,去韩国成为清心医院的客户。” 好当家只是近来上市公司频频转型的一个缩影。在这些转型的公司中,大多数转型的方向选择了当下正时髦的产业。一个上市公司本应有着“产业+资本”双轮驱动,若只注重产业、忽视资本,往往企业发展速度较慢;可如果过于重视资本,忽视产业发展,企业就会出现泡沫过多的现象。可是,很多公司看似“高大上”的产业前景与方向并不明朗,有些产业的尖端技术尚存有重大缺陷,有些则是上市公司既无资源积累又无充分准备的盲目转型。▲ (此文系原创,转载时需注明作者与出处。如有侵权,本站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小申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