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东阿阿胶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激增,是向经销商激进的压货所致。为了业绩不惜采用赊销方式,看似业绩光鲜亮丽,实则现金紧绷。倘若销路不畅,必然导致经销商次年的销售信心大打折扣。 当然,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激增,也不能排除经销商自身财务出现问题。但无论哪一种,都反映出一个现实:东阿阿胶的产品竞争力在下降。 提价惹的祸? 导致东阿阿胶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似乎已是公开秘密:涨价。 东阿阿胶的涨价,在其总裁秦玉峰口中被描述为:价值回归。不过从数据来看,似乎有些过火。 2018年12月20日晚,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为推动阿胶行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投入和市场供需情况,自公告之日起,公司重点产品东阿阿胶出厂价上调6%。 这次涨价,是东阿阿胶自2009年以来第13次涨价。 经过此轮涨价后,250克标准装阿胶块的售价1499元,也就是说将近3000元/斤。而在2001年,每斤仅40元。这意味着18年的时间,东阿阿胶的价格涨幅超70倍。 70倍是什么概念呢? 2000年,北京二环路附近的房价大约在4500元左右,2017年最高超过10万元,价格涨幅22倍,经过近一年来的回调,目前均价9万左右,整体涨幅不到20倍。 简单对比,东阿阿胶的涨幅,直接吊打北京房价。 显然,东阿阿胶的产品太贵了。此次东阿阿胶出现业绩波动,也是不断涨价的后遗症。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2010年5月、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12年1月和2013年7月,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出厂价格分别上调了20%、5%、10%、不超过60%、10%和25%。2014年1月,东阿阿胶再次上调阿胶出厂价19%。仅仅过去8个月,也就是2014年的9月份,东阿阿胶一次性上调阿胶出厂价53%。2015年11月,东阿阿胶上调东阿阿胶出厂价15%;2016年11月对东阿阿胶出厂价再次上调14%;2017年11月,东阿阿胶再上调东阿阿胶出厂价10%。 依靠着频繁的涨价,在2009-2017年期间,东阿阿胶母公司和合并报表收入基本上每年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业绩增长的代价,是牺牲了销量。 据东阿阿胶财报显示,2006年、2018年,东阿阿胶母公司收入分别为7.03亿元、59.77亿元,收入增幅为750.21%。据此可粗略推算出:东阿阿胶的阿胶块销量由2006年的3515吨或下降至2018年的2000吨左右,销量下降幅度超过40%。 可见,东阿阿胶形成了涨价-销量低-再次涨价-销量更低的循环。长期来看,这种模式不健康、也不可持续。 首先,涨价虽能带来高毛利率,短期可极大提振业绩,但会导致失去不少消费者。长期来看,净利率会越来越低。 这一观点有数据支撑。资料显示,东阿阿胶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已至74.98%,但据Wind统计,东阿阿胶销售净利率从2014年的34.23%,下降至2018年的28.43%,下降幅度接近6个百分点。 应收账款也能侧面说明这一事实。Wind数据显示,公司存货周转率从1.37下降到0.72,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7.04下降到10.43,几项指标近5年间持续下滑,且幅度显著。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较去年同期下降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