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11月10日讯】(中国经济网)11月2日,国内畜牧行业巨头温氏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顺利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创业板首例换股吸并后整体上市的企业。 上市首日,温氏股份一开盘便遭爆炒,由发行价16.15元/股一度暴涨361%,报收55.31元。11月3日,温氏股份涨停,总市值增至2206亿元,问鼎创业板市值榜。此后,温氏股份热度稍降,至6日报收56.10元,但总市值依然高达2034亿元,是同期伊利股份市值的两倍。 随之而来的是业界对其估值的质疑。有观点指出,一方面目前市场处于多空争议分歧点,游资资金通过炒作次新股进行套利方式十分普遍,该股有炒作之嫌;另一方面,温氏股份体量无法支撑如此高的市值。 此外,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温氏股份一直标榜的企业+农户(家庭农场)的“温氏模式”也并不新鲜,在国内畜牧业中已相当普遍,且该模式还因安全监管硬伤曝出弊病,遭受业内质疑。 11月4日,温氏股份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对于公司的具体情况,我公司已在公告中充分披露。对于所谓的市值问题,希望投资者理性看待”。 市值飙飞背后:小体量难撑高市值 截至11月6日,温氏股份的总市值超2034亿,在创业板总市值中傲视群雄。值得注意的是,总市值排在温氏股份前列的均为大盘蓝筹股,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人寿等,多数为指标股。而平安银行的总市值目前不到1600亿,乐视网也不超1000亿,温氏股份成为深市新“巨无霸”。 在食品行业中,温氏股份的市值更是将上市多年的伊利股份远远落在后面。即便是经历了多日的下跌后,其11月6日市值仍然比伊利股份多出1000多亿。此外,若以其上游畜牧业相比较,在所属农业行业的30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均在400亿以下,仍难以与温氏股份匹敌。 从温氏股份发布的三季报看,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实现营收335.5亿元,同比增长27.3%;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282.1%。其中,三季度实现营收136.7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71.8%。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温氏股份的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均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但公司目前的估值仍然有些偏高,加之机构的砸盘出货,短期走势难言乐观。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投资者或在前期潜伏,按新股上市溢价来对其进行炒作。 数据显示,在大华农终止上市前夕便有资金开始实施潜伏,以期博弈短期的套利机会,当日大华农放量涨停,当日成交金额10.33亿,较前几日平均成交金额3亿左右放大3倍多。若以最后一个交易日每股45.72元的收盘价来计算,换股比例为1∶0.807,只有温氏股份上市首日股价高于56.65元时,彼时那些以最高价买入大华农的投资者才能实现盈利。 上市首日,温氏股份开盘便冲破56.65元,以71.98元大幅高开后一度冲至75元,这也为前期“潜伏者”提供了获利出逃的机会,而在此前以低价买入的投资者更是赚得盘满钵满。此后随着潜伏获利盘的大量涌出,股价出现震荡回落,尽管收盘报于每股55.31元,但当日涨幅仍高达242.48%。 从当日龙虎榜中可以发现,温氏股份遭遇机构出逃,在卖出金额前五位,有三家均为机构席位,机构累计卖出金额18779.75万元。11月3日,温氏股份继续遭机构抛售。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席位第一和第三的均为机构,合计卖出2亿元。 对于温氏股份飙飞的市值,11月2日,据金融界援引分析师观点指出,目前市场处于多空争议分歧点,游资资金通过炒作次新股进行套利方式十分普遍,但投资者不应该盲目追高。“温氏股份不是乐视网,它的体量也无法支撑如此高的市值,四季度是传统的农业板块较强阶段,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投资者可选择的农业现代化题材股票有很多,应该以稳健理性投资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