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5月10日讯】(直销道道网)5月初,又进入了虫草交易的旺季。但今年的这个时候,虫草市场却是一片萧条冷清。接连不断有媒体报道冬虫夏草在青海、兰州、昆明等市场销售遇冷,许多商家甚至已经数月未开张。何以有如此的惨境呢?这还得从今年的年初说起。 2016年3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对外发出一则关于叫停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而之前2012年8月,包括同仁堂、青海春天、劲牌、江中药业、以及康美药业这5家被列入试点生产的企业,都被取消了试点资格。 这样的一份通知一出,立即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整个虫草行业。这些虫草类的产品、生产经营虫草产品的企业、以及整个虫草行业该何去何从,如何发展呢?...... 首先来看看目前冬虫夏草行业的状况如何? 一、冬虫夏草行业现状 不仅虫草身份属性遭遇了多次变革,而且连虫草类产品本身在近几年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整个虫草行业亦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1、市面上的虫草多为衍生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江春曾对媒体表示,虫草的概念很广,有400多种,冬虫夏草是400多个种里的一个种。冬虫夏草,素有“黄金草”之称,因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这些海拔3000~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所以导致其天然资源量稀少,价格昂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冬虫夏草的需求也是逐年攀升。但目前为止,冬虫夏草还不能实现人工培育,这就直接导致了市场上一度出现很多叫做“虫草”的衍生产品,像虫草王、虫草菌丝体胶囊、复方虫草口服液、虫草菌丝体口服液等等,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2、市场乱象丛生 首先,就是市场价格的混乱。不管是什么菌什么霉,不管能不能和冬虫夏草扯上关系,只要傍上“虫草”这两个字,马上就身价倍增。从几大购物网站来看,虫草类产品的价格从几元钱到几十万元不等,售价不一。 其次,掺杂使假现象频现。一些保健品中经常标注的原料“冬虫夏草菌丝体”,是从天然的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菌种,经过人工方式、工厂化生产培养出来的菌丝体。而一些企业则利用消费者无法看到产品的原料、制作过程,用假的种类来冒充虫草、蝉花。 再次,部分企业未经批准就生产虫草类产品。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最典型的,2015年4月20日,被湖北省食药监管局公开通报的劲牌生物,因其生产、销售未经批准的冬虫夏草胶囊产品,食药监对其处以没收违法产品并罚款的处罚。 这些市场乱象背后反映的是弥漫在整个行业的急功近利“挣快钱”心态。在暴利和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缺乏的情况下,让整个虫草行业乱象丛生,急需相关监管部门加大举措,规范整个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