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1月16日讯】(中工网)自2009年起北京市建了2000家“托老所”,但是活下来的只有70家。目前,北京市正在全面摸底社区资源。通过整合各种闲置资源,拟建设13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交给专业公司运营。服务于残疾人的“温馨家园”也有望并入养老驿站。(11月14日《北京晨报》) 7年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2000家“托老所”开张,由于位置都在社区之内,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托老所”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让许多老年人和准老年人感到有了盼头。许多老年人在盘算着,等到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处于半自理时,少给儿女添麻烦,得上“托老所”,这样既不耽误孩子上班,也有吃有喝的。无奈的是经过7年的运行,目前只剩下70家了。 究其衰退的原因:一是由居委会、村委会负责运营。居委会、村委会只是基层居民、村民自治组织,没有专业运营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居委会、村委会没有护理专业人员。许多进入“托老所”的老人都是半自理的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需要有一定经验的护理人员照顾他们日常生活起居、服药等等,而“托老所”不能满足这些基本要求。三是居委会、村委会财力不够,不能雇请有技能的专业人员和添置必要的设备,所以就失去了吸引力。 这次,本市要将“托老所”升级为养老驿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个大好事。首先,采用了政府投资,提供场地和设备,免费交由专业养老公司运营的最佳模式;其次,有了政府的全力投入,就会吸引有实力、有规模、有专业护理人才的大型专业连锁养老公司进入,确保进入养老驿站的老人能够享受到专业的护理;再次,只要连锁养老机构能够保持有利润,就能继续经营下去,并发展壮大,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责任编辑:小申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