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力量 几乎所有企业都会被深深打上创始人的烙印。对于安利这样一个由两大家族各持股50%,没有一个外人能够染指其股权甚至期权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郑李锦芬承认,安利(中国)坚守以直销为核心与安利两位创始人的理念有直接关系。“他们培养了一批愿意共同努力,不是以员工而是以伙伴身份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安利公司成功的一天就是安利经销商成功的一天,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神圣的承诺。”她说,“安利来中国最开始就采用直销模式,很多人放弃自己的工作投入到安利产品的销售中。如果当时放弃这些人,是不守信用的做法。可能你觉得这样做很天真,但我们必须坚守这个承诺。” 探究安利的历史源头,其两位创始人杰·温安洛(Jay Van Andel)和理查·狄维士(Rich Devos)都是移居美国的荷兰人后裔,虔诚地信奉新教加尔文派。根据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阐述,西方的资本主义精神在很大程度源于中世纪末新教的崛起。在加尔文教派“预定论”威慑下,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已被上帝预先选择获救的确证,形成在世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上帝荣耀的“天职观”。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以这种精神为支撑。 毫无疑问,安利的两位创始人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带入到创业实践中。温安洛在其自传《创业人生》中写到:“对我个人而言,无穷无尽地攫取外在的物质财富,其实比不上施予更有乐趣。我认为,人到这个世界的责任,就是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和能力发挥到极致。”狄维士则在其撰写的《自助者天助》一书中也自始至终强调:“悲悯”而不是“利润”,才是自由企业根本的目标;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固然希望赚钱,但会将人类和大地的福祉放在首位。 探究安利的企业文化中所蕴涵的关爱家庭、诚信待人,与创始人的信仰一脉相承。安利营销人员除了年龄之外没有其他限制(法规规定不得从事直销的人群另当别论),安利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注重给每一名直销员展示自己的机会,这种对于平等与尊重的强调同样是对其信仰的忠实阐发。在社会责任方面,安利将自身定位由单纯“经济人”上升为“社会人”,由单纯“法人”上升为“道德人”,由此积极围绕儿童、环保和志愿者三个范畴展开公益活动。这同样呼应其企业文化的行为,反过来又成为提升公司美誉度的重要途径。 郑李锦芬并不回避宗教这个敏感话题。她首先半开玩笑般地表示:“我在安利做了30年,两位创始人从来没有游说过我加入他们所信奉的教派,因为宗教是他们自己和家人的事情,他们从不把宗教带进公司来。”这个在安利中国发展史上的灵魂人物坦承,虽然曾就读于天主教小学,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过教堂了。但她认为:“在企业中可以奉行不同的信仰,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信仰的平台,宗教的好处是不需要用法律衡量对与错,自己心中就有一个道德的评判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