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无人机和机器人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体验和节省成本,各家电商物流企业也把配送变成了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试验场。 今年6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亚马逊近期将推出名为“On My Way”(我在路上)的移动应用,其功能主要是发动小零售商或普通市民加入城市包裹配送的大军中。 协同经济成为风口的今天,全民参与配送确实在成为趋势。2014年,亚马逊曾在旧金山地区测试通过出租车和Uber车辆运送包裹,并为每件包裹支付5美元。实际上,“同城快递”业务已在滴滴快的、AA租车等公司的规划中,京东则甚至表示过,未来会发动广场舞大妈参与物流配送。 亚马逊的运输成本去年增长了31%,增速超过营收增长速度。发展新的配送模式,显然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亚马逊的购物体验,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控制高昂的物流成本。 一向被视为成本楷模的UPS快递,在美国寄送一个包裹的平均费用是8美元。目前亚马逊平均每天发送350万个包裹,每单的配送成本为2-8美元,如果亚马逊真能招募众多业余快递员,势必将冲击整个快递行业。 今年早些时候,将发展目光转向O2O和跨境电商等全新领域的刘强东,曾表示京东要做一个O2O平台,连接消费者、商家,而配送员主力将不再是京东人员。为此,京东成立子公司“京东到家”,并向社会招募众包物流配送人员。招聘页显示,一部智能手机、年满18周岁即可报名成为京东到家众包兼职配送员,男女不限、时间自由,经培训后上岗,抢单配送完成后可以获得每单6元的奖励。 除了各种城市市民、广场舞大妈,一些更为先进智能的科技角色,也开始进入物流配送的市场。 为实现存货在需要时“信手拈来”,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面积为25500平方米的Quiet Logistics运营中心,有200台机器人帮助工人每天处理10000至20000个订单。 这些机器人是由亚马逊子公司Kiva设计的,能够追踪商品存放地点,以确保机器人从货架上准确取回所需商品。由于精心设计的路线,他们在货架之间穿行的速度能够达到10公里每小时,工作准确率能达到99.99%。目前,这个运营中心仍然需要400名工人维持正常运转,但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这个物流中心的总体工作效率能提升3.5倍至5倍。 6月19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副局长迈克尔·惠塔克表示,无人机监管规定“将在一年内出台,可能会在2016年6月17日之前”。对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计划,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早在2013年12月,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首次对外透露了亚马逊的“Prime Air”物流计划,希望通过遥控无人机运送小型包裹,但受美国政策方面影响,亚马逊一度将测试搬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亚马逊快递无人机的飞行半径在距离配送中心10公里左右的范围,最大承重在10公斤内,非常适用于偏远地区和紧急件的派送。而金融研究公司ARK Invest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亚马逊无人机送快递每件成本最终有望降低到约1美元,配送时效则可提升至最快30分钟送达。 追随亚马逊的步伐,顺丰也正在珠三角地区大量测试无人机的配送效果,为将来整体运营和系统调试提供数据支撑。不过,由于政策问题,无人机真正大规模在国内投入快件配送,可能至少要等到四五年以后。▲ (原标题:物流江湖:巨头间一场殊途同归的战争) 责编: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