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贝店传销网络搜索截图 【直报网北京1月9日讯】(驱动中国)华牛原创 目前,国内社交电商模式分为拼团模式、分销模式、SAAS工具模式、社区模式四种,同时社交电商模式渐入佳境。 分销开店型社交电商平台由于野蛮生长、层级不清,导致良莠不齐,频频遭到涉嫌传销争议与质疑。 ● 所谓社交电商,是指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利用互联网社交工具,从事商品或服务销售的经营行为 ● 目前,社交电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传销,此外还涉及虚假宣传,特别是网络直播中的电商。但如今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电子商务法也没有针对社交电商的特殊性作出规定 ● 消费者在判断社交电商是否属于传销时应注意两方面:第一,网站是否有真实的商品交易,正规网站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返利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第二,网站返利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正规网站的返利资金以平台的经营收入(包括消费收入、广告收入等)为主要来源,而不是靠拉人头、交会费等作为平台的收入来源。 贝店“入门费”398元 备受指责 资料显示,创立于2017年的贝店是贝贝集团旗下专注家庭消费的社交电商平台。按照公司的官网定义,贝店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与传播,实现消费者、店主以及供应链的三方连接,将精选的商品送达消费者的手中”。 在消费者表示,该模式看上去类似拼多多的去中心化电商,通过用户分享,达成流量裂变,实现高效率的货找人。而这一业务模式也被不少用户质疑存在变相传销的情况。 所谓社交电商,根据《2017年中国社交电商和微商行为发展报告》的定义,是指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利用互联网社交工具,从事商品或服务销售的经营行为。 不过,根据公开资料查询,成为贝店的店主入门需要缴纳398元的贝店严选礼包。在业内人士看来,398元开店就像购买了一个大礼包,实质是捆绑消费,以利益诱导消费者在平台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这398元的礼包确实东西会寄过来,但根本不值398元的价格。” 而贝店的宣传资料显示,销售贝店商品的佣金在10%-40%。但赚商品佣金却不是贝店最赚钱的渠道,诸多贝店店主在各大社交平台广发贝店邀请码背后,“按人头收费”才是贝店最赚钱的生意。而这种模式下的“入门费”、“拉人头”,也备受指责。 贝店售后被吐槽“形同虚设” 实际上,有关部门对于社交电商领域内涉嫌传销的现象相当重视。早在2017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韦犁副司长一行就南下到深圳考察微商发展与监管工作。同时,社交电商行业标准《社交电商经营规范》也在起草中。 目前在多个投诉平台上,关于在贝店购买到假货、品质差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在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的兰蔻产品可能是假货,而寻求售后服务却一直未被受理,简直形同虚设。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在聚投诉上也有不少网友发帖吐槽在贝店购买的产品是假货,或者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而售后服务得不到回应。 对此,贝店方面回应称,在2019年贝店将使命升级为:“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生活”后,贝店给自身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制定了更为严苛的货品采购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大源头供应链投入,成立“贝店好货联盟”,并推出“三赔计划”,实现“假就赔、贵就赔、慢就赔”的服务承诺,为消费者提供更极致的购物体验。 尽管贝店方面表示目前已经在完善售后服务,不过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外,在贝店上的商品售价远高于商品本身的实际价值。据悉,一方面,同一品牌产品,贝店所售系列与其他平台不同,其所售产品材质远次于该品牌在其他平台所售系列;另一方面,贝店利用部分小众品牌知名度弱的特点,让消费者难以从市场上比价,获得该商品真实价值信息。 专家提醒:消费者要当心消费返利的陷阱 专家认为,社交电商商业模式要彻底与传销切割干净很难。因此,社交电商平台上市,市场关注和争议的重点依旧是电商平台是否涉嫌传销的问题。微商基因将使电商平台时常面临不确定的监管风险,且电商平台无法保证微商团队的“越界”举措是否会将平台拉入传销泥潭。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提醒广大网络消费用户当心打着消费返利模式的网络传销。那如何辨别真假消费返利类网站呢?她认为,一是看网站是否有真实的商品交易;二是看网站返利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正规网站的返利资金是以平台的经营收入(包括消费收入、广告收入等)为主要来源,而不是靠拉人头交会费等作为平台的收入来源。实际操作中,通常满足以下三点便可以涉嫌传销立案侦查,即交入门费,拉人头,多层代理、团队计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报道) (原标题:“维一”精油经销商宣称能治多病,哑巴都开口了!备案实为化妆品)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