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9月16日讯】(作者:吴一物)近段时间,“消费降级”成为热词。当拥有3.4亿用户的低价竞卖平台一年捞进2000多亿元销售额;当酿造二锅头和制作榨菜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大增70%以上时,有人惊呼:消费降级了! 可就在“消费降级”论调热传之时,商务部、新华社纷纷出来为拼多多、共享单车、二锅头、榨菜等“正名”,认为这些看似价格低廉的消费方式,并非网络上所说的消费降级,“实质是消费理念提升”。 消费降级说之所以颇有市场,与当今社会年轻人压力大、焦虑心态普遍存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消费品热销时,容易触发大众的认同心理。而这也导致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容易被情绪裹挟,无法透过表象看清楚问题的实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果真存在“消费降级”,那仅仅依靠二锅头、榨菜等,是无法产生如此体量数据的。这就说明,民众在消费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时,其他高消费产品一样没有落下。 而这种“两翼齐飞”的消费方式,恰恰说明国人的消费观念越发理性。我们已经逐步摆脱了要依靠高消费,甚至铺张浪费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阶段了。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消费,那是打肿脸充胖子,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先富起来的暴发户们的做派。不仅显示了他们的不自信,更是与我们一向倡导的勤俭节约背道而驰。消费升级是“向上趋优,向下好省”,花最合理的价钱,买最合适的商品,理性地消费,过更聪明的生活,越来越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如在媒体工作的苏小姐而言,“我手机上既有拼多多,也有海淘、名品的App,碰上物美价廉的商品,为什么不去选择?” 曾经在外就餐,点上满满一桌子菜才能显现出请客之人的“实力”,但随着光盘行动的深入人心,大多数人选择了主动“消费降级”,打包剩菜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如今民众青睐众多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与光盘行动的深入人心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消费,消费时更多地考虑性价比,花十元钱能解决的问题,难道非得花上一百元才有面子? 所谓的消费降级其实与商务部、新华社等权威部门其实并无多大关联,但它们之所以出来为其正名,我认为有其深意。正如国家的大力倡导,使得光盘行动从民众最初的扭扭捏捏变成现在的理直气壮一样,现在为以拼多多、共享单车、二锅头、榨菜等为代表的低价消费正名,一样能起到相同的效果。让民众在进行此类消费时,不会觉得低人一等,甚至要成为一种光荣与时尚,同时也能在全社会形成合理、节俭消费的良好风尚,而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民众的消费品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原标题:权威部门为“消费降级”正名有何深意?) 责任编辑:佟佟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