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15日讯】(国际金融报)“人类对疾病、衰老甚至死亡的理解可能会在一天内完全改写。随着生命的延长,生命质量已经显得更为重要。”两个月前,向来低调的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在公司旗下位于珠海的营养探索馆开幕式上这样表示。 在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珠海所属的广东省颇具代表性,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这里曾走出了一家又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保健食品企业。 梁允超带领的汤臣倍健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自1995年创立来,汤臣倍健一路“摸爬滚打”,找准了自己的产品定位,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也建立了自身的护城河。2018年,这家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营收已逾40亿元。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过去数十年,保健食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近年来,在国家《“健康中国2030”纲要》的指引下,保健食品行业更是早已站上投资风口。但另一边,集中度低、竞争缺乏秩序等又制约着这一行业的进一步成长。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当前及未来聚焦主业、奋进发展成为了一个新话题。 在此背景下,日前,汤臣倍健CEO林志成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希望未来行业的发展,能够像消费品行业一样走向一个持续健康良性的竞争局面。 1 瞄准“风口” 和海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保健品起步略晚。新中国成立之初,相应的消费需求并未显现,直到1984年,中国的保健食品协会才得以成立。坊间对于中国的保健食品具体起步于哪一年并无确切说法,但普遍认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尽管起步晚,但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1987年至1996年这10年间,国内传统保健食品厂家迅速增长到了3000多家,人们对食品和营养的需求直接驱动着保健食品行业的快速向前。 1995年,梁允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共同建立了汤臣倍健。 然而,对于一家保健品公司来说,1995年并不算一个创立公司的好时机。当时,《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相继颁布,保健食品纳入法制管理,产业结构面临重新调整。 谈及公司创立之初的境况,林志成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外部环境存在诸多挑战。“在保健食品处于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时,无论是企业的宣传角度,还是消费者服用的出发点,都是把保健食品当做一个类药品。但实际上我们清楚保健食品跟药品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消费者用后的反馈和期望值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另外,当时在中国,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规范性比较差,包括企业的管理运营以及对外宣传。这两点确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个较大冲击,使得消费者一度对这个行业缺乏信任”。 事实上,正如林志成所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整个保健食品行业陷入了一个低谷,但汤臣倍健还是找到了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外资的进入,以及中西方的交流沟通,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天然动植物提取物为代表的膳食营养补充剂(VDS)概念已经由西方引入到中国。记者注意到,安利中国于1992年落户广州,1998年即开始在中国市场售卖膳食营养补充剂系列产品“纽崔莱”。 林志成认为,VDS在西方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被证明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同时,梁允超在出国考察时看到西方市场VDS领域的发展情况,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且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背景下,2002年,经历过创业之初定位迷茫期的汤臣倍健决定在非直销领域经营膳食营养补充剂。 很快,转向VDS领域的汤臣倍健迎来一次发展机遇。“2003年初‘非典’时期,大家对这一类产品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大家都希望提高免疫力,补充自己日常膳食营养中一些营养素的不足,和生活必需的一些活性物质。所以这类产品在当时迎来了一个重要机遇。”林志成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