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4月10日讯】(中国经济时报)面对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带来的挑战,在依法严厉打击传销犯罪的同时,应该允许那些并不违法的创新型经营模式逐步完善。 本报记者 孙兆 “权健事件”的爆发,把直销推上了风口浪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除了直销以外,各式新颖的经营模式也纷纷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中“消费返利”的经营方式更是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促销手段,但也有一些骗局让消费者叫苦不迭。如何看待当前的“直销”和“返利”?如何厘清电子商务创新之路?这是投资和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直销仍须规范 2006年,雅芳拿到了中国第一张直销牌照,随后的十几年来人们对于直销的质疑声音一直存在。2018年底“权健事件”的爆发再次将直销行业积累的问题逐渐揭开。 直销作为一个市场营销学上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后传入欧洲、日本。世界直销联盟、美国直销协会和美国直销教育基金会对直销的共同定义为:“通过销售人员或业务代表,以面对面方式,不在公司固定店面或营业地点,而是到消费者家里、办公场所、工厂或消费者所指定的地方,把消费性的商品和服务销售给顾客的营销方式。” 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官网公示的信息,目前中国已有91家企业拿到了直销经营许可证。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直销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我国直销行业规模从2010年的593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207.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07%;同期美国直销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81%。 据市场机构数据,自1995年安利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截止到2017年,安利在中国的销售总额达到了3326亿元人民币。中国庞大的市场让安利真正掘到了金矿,也给中国的直销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直销行业似乎一直和保健品紧紧“绑定”在一起。事实上两者融合的规模的确十分巨大。据Euromonitor(欧睿信息咨询公司)预测,2021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0%。未来用户购买保健品种类、数量、频次将大幅增加。 事实上,直销与传销有明确的界定。凡是超越了国务院《直销管理条例》确定的营销、计酬方法的直销就变成了传销,即使企业拥有直销牌照也不能成为其逃避打击的“保护伞”。 自“权健事件”以来,国家连出重拳,加大对保健品直销企业的监管力度。2018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其中明确提出,保健食品经营者以电话形式进行保健食品营销和宣传时,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作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直销业经历长时间的“野蛮生长”,到了一个必须从监管和制度层面重新审视和规范的时刻。在暂停牌照审批过程中还要对于有牌照的企业进行彻底排查,只有这样才能对直销行业乱象予以彻底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