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龙头的信任危机 2018年真是难熬的一年,尤其是对同仁堂来说,相比业绩层面的瓶颈,对其打击最大的恐怕还是品牌的信任危机,还不止一次。 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是,2018年12月,江苏广电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蜂业”)瓶装蜂蜜回收过期蜂蜜、涉嫌更改生产日期等行为,而同仁堂蜂业正是同仁堂旗下控股子公司。这次事件曝光之后,同仁堂蜂业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被吊销了,并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同仁堂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同仁堂蜂业董事长张建勋等多人均被予以免职。 在本次发布的2018年财报中,同仁堂11次提及同仁堂蜂业来复盘此事,公司表示对于同仁堂蜂业在报告期内出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而对于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同仁堂表示,考虑未来业务调整及相关资产处置,因销售退回、召回及停售瓶装蜜预提的费用、预提的跌价准备、上述处罚及 预提补偿,减少公司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78.65万元。可实际的影响恐怕没有利润损失那么简单。 风浪总是一浪高过一浪。 “过期蜂蜜门”事件曝光的十天之后,同仁堂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其旗下两家药店因药品管理混乱,部分中药饮片购销存不一致等问题,被北京市医保中心解除医保协议。这一事件,恐怕源于同仁堂的极速扩张。 根据财报,截至报告期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808家,报告期内新设门店为112家,近几年,同仁堂一直将门店的发展列在重要的位置,2014年报告期末时仅有450家,自那时,门店数量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7年时甚至达到22.59%。 管理跟不上扩张的步伐,同仁堂的雷一个接一个的爆发。最响的雷当数这一个:2月1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报撤销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这是从监管部门的层面给同仁堂品牌的一次沉重打击,350年以来以品质打天下的同仁堂最后栽在了品质上。虽然同仁堂在公告中称,“过期蜂蜜门”事件对利润影响微乎其微,而给企业带来更深层次危机的,恐怕还是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的下降。 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儿子偷工减料制作了一批药材,而当家人白景琦一怒之下烧毁了价值七万两银子的药材,那份气度与傲骨才是老字号留给我们的印象。不管企业如何扩张,品质的根本不能忘,才能立住“老字号”的形象。 (原标题:350年老字号同仁堂的品牌危机) 责任编辑:一然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