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美国,成功在望 陈伟鸿:所以现在是胜利在望了对吗? 闫希军:现在2010年开始,用了六年时间,在全球9个国家,127个临床中心已经做完了三期临床。现在最后还有一次,最近跟FDA最后一次会就可以解盲了,做到了实验室锁定关闭。实验室关闭,数据锁定,把很多的解盲以后的问题又要研究清楚。大体这个数据要在9月中旬。 陈伟鸿:你们的丹参滴丸可能是中国中医药当中,第一个拿到美国FDA批文的一款中药。 闫希军:复方中药是全世界第一个拿到美国FDA批文的。 与FDA打交道也是两种医学的碰撞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实际走过来这20年来看,我们讲是两种文化,两种药学管理制度在互相地碰撞,尽管这个药现在还没有拿到正式注册批文,但是FDA所有管理理念,评审的办法,以及它的一些要求已经对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新药审批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也是学习了美国FDA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美国FDA原来一直认为中药简直太复杂了,后来慢慢他们也找到感觉,同时认为中国人在研究中药方面一些经验方法,也值得美国人学习。所以是两种医学在互相碰撞,而在桥中央上握手了。 闫希军:我们这一次和美国FDA沟通对话,没有完全按照化学药,临床方案设计,以及评价的标准,考虑到了中药的特色和成分的多样性,结合了我们中医辩证的基本道理。怎么把它的语言量化成技术标准,这是一个。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和FDA西方药政府部门、临床专家构建起了一个通话的通路,搭建起了一个研究和对话的平台。我们二期临床,在美国做实验的时候,病人一直难找,专家难找。专家因为对这个东西不清楚。到了三期临床的时候所有美国大牌专家是爆满,每次沟通会所有的专家全部是爆满,积极参与。而且病人的招募数量也速度非常快。 传统中药也能智能化生产? 闫希军:滴丸剂型是一个新的剂型,它充分利用了固体分散的原理,使药物像一个散弹一样,到体内吸收的非常快,溶解的时间也快。 当然下面还有一套配套的有加热的,有冷凝的,有管子连上,从这儿滴出来的。拉这个滴管就得要拉几十根,后来药都上市了,一个礼拜才能从这儿滴出来四箱药,后来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个设备。这样的设备一台,一个小时滴100公斤。现在这台设备是液体冷却和空气冷却两种方式,这个速度是非常快,一个小时300公斤,基本可以说我们这一条线大体不超过15个人,加上服务人员,基本可以不要人了。这是真正的智能化制造。 (原标题:中药如何面对全球最严格审查 闫希军:品质卓越) 责任编辑:晨枫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