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3月11日讯】(搜狐)春天说到说到就来了,万物复苏的季节,吃货们终于有理由更加频繁地出动了。 天气这么好,好适合切喝茶晒太阳晚上吃个串串;油菜花都开了,简直该约到赏花照相晚上整个毛血旺嘛;风和日丽带娃儿放风筝,应该顺便去古镇整只板鸭……啧啧! 然而,美食和春色齐飞的季节,也是病菌与病毒共享的季节,有同事就上吐下泄,跑厕所都要跑得虚脱了。 那得了急性肠胃炎,肯定是与吃了脏东西、或者不新鲜的东西相关吗?不一定,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急性肠胃炎,而急性肠胃炎也只是属于食源性疾病当中最常见的一种。 今天,四川大学华西伊万消化内科杨丽教授、凡小丽和倪萍医生,来讲一下食源性疾病的那些事。 专业的说法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如病原菌或有毒物质引起的一类疾病。 说实话,看到“食源性疾病”这几个字,估计很多人都是崩溃的,念起有点绕口,看起又太学术,为啥子不能有点通俗的名字? 其实人家有通俗的名字:食物中毒……(不要慌,你在武打小说看的那些腹中剧痛心脉俱断口鼻流血是中毒,不是食物中毒,这是两个概念。) 所以,用不专业的话来说,食源性疾病就是指吃了发霉、有毒、污染、有寄生虫等各种“不干净”的东西引起的拉肚子、呕吐、中毒等问题的病。 目前,食源性疾病是全球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每年子全世界都有不少人吃、喝了“不干净”的东西而被感染或中毒。 根据病因,食源性疾病一般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两大类,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下面,来看看到底这些病毒、寄生虫、毒素都是些啥子,容易在哪些食物中出现。 第一类:感染性 1.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差不多有10种左右的常见肠道致病菌,在食源性疾病中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如果吃了有这类病菌的东西,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种感染性腹泻。 其中最常见的5种致病菌,容易待在这些被污染的食物中: (1)沙门氏菌:鸡、鸭、猪、牛、羊等禽、畜肉; (2)副溶血性弧菌:鱼、虾、盘海、贝等水产; (3)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剩饭; (4)肉毒杆菌:酸奶、啤酒、豆腐乳、酱油等发酵制品以及肉制品; (5)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乳制品。 2. 食源性病毒感染 如果是吃、喝了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戊肝病毒疾病患者吃过的食物、水,或者用过带有这些病毒的餐具,就容易被感染,感染后会引起病毒性腹泻、甲肝、戊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