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24日讯】(一大口美食榜)伏天不远了。好多食欲比钢铁般意志还坚决的人,到了这个时候也会败下阵来,看着食欲在风中飘散殆尽。酸酸的食物是盛夏的救赎,白酸汤也好,红酸汤也好,夏天吃不下的鱼和肉,放进去煮煮,出来又是下饭界的好汉。 前些年有些餐厅兴起了研究发酵的风潮,当时看到新闻的时候,特别想去给他们留言,让他们到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研习研习,了解了解酸汤。在黔东南的山岭之间,吊脚楼一隅的厨房里,空气里的菌群在酸汤桶里尽情享受苗侗人民供奉的热米汤,把芹菜、青菜之类蔬菜变出一股酸酸的味道,安抚大家的胃。 贵州酸汤鱼 要吃一顿原教旨主义的酸汤鱼,必须要去贵州,去黔东南的苗寨。不要去那种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著名苗寨,普通有水田的苗寨即可,凯里巴拉河沿岸就有很多。酸汤鱼是一种稻作文化的伴生物,酸汤来自于日复一日的米汤在酸汤桶里的滋养,鱼则是水稻田里放养的鲤鱼。
老一代苗胞家用的是杉木酸汤桶,不用密封。每顿饭煮饭的时候多放点水,多出来的米汤随手一瓢舀进酸汤桶里,想起来就放一些芹菜梗之类蔬菜进去,就能让这个桶源源不断地产出酸汤来。杉木也是此地的特产,曾经是贡品,上游伐下来的参天杉木密密地漂在水面上,顺水漂到码头,然后再运到各地,变成亭台楼阁与宫殿的梁木。 特别原生态的吃法,不必去鳞,只是把鱼抓来,从腮边破开一个小口,把内脏掏出来,得趁鱼还没完全僵硬的时候就放进锅里,才能吃到最鲜最入味的鱼肉。
还有更生猛的吃法,提前用花椒叶子喂鲤鱼,喂个两三天,让鲤鱼吐尽肠胃里的脏东西,吃的时候只掏苦胆与鱼肠,其它的都下锅囫囵煮。出锅的时候,把鱼的心肝专门挑出来,奉送给贵客吃,是所谓的“连心鱼”。以老一代苗胞们的角度来说,这种吃法其实是饱含了缠绵悱恻之心,充满草莽之美。现在这么吃的似乎已经不太多了,可能还是无法让更多的人接受吧。 |